中華民國100年12月17日星期六,天氣:陰雨,地點:臺北市
為了公務,星期五晚上又熬夜監控系統運作的狀態,連續兩週都是星期日才到工地報到,說什麼今天也要在星期六前往(疑?我在〝矜持〞什麼?)上週是支撐後的加壓作業,愈往下深挖所需的工程配合事項似乎也愈多,很好奇今天會不會有其它的新發現~~~
#01 工地南側,支撐鋼樑就位後其與尚未開挖的土方距離就〝緊密〞多了,視覺上也不會令人覺得雙腳毛毛地可怕@"@~~
#02 若與之前的相片做比對,南側這邊幾乎都是最後施工的部分(預壘樁、CCP等),不過在北側邊區逆打處完成後,每層開挖作業似乎都是從這優先進行
#03 根據阿嘉不專業的觀察與網路爬文比較,這工地預壘樁的埋設真的是有〝放感情〞下去,筆直不爆筋,在工程品質上值得按個讚!
#04 將來車道出入口處,根據規劃,大樓住戶的緊急發電機設備也將會安置於此
#05 一邊發呆中的頑皮豹,應該又快要可以回到地底玩泥巴啦...
#06 東北側通往工地下的樓梯延伸作業(包括綠色防護網)也已幾乎完成
#07 自東北側朝構檯處望,南側開挖處的光線已可〝順利〞地透至北側,之前開挖深度不夠時光線完全透不過來
#08 西北側的預壘樁、壓樑、中間柱與支撐鋼樑,幾個元素購起了地基挖掘作業
#09 逐層的挖掘、支撐不容易,更好奇的是日後開始〝築大底〞時這些支撐鋼樑怎麼拆除?那時的支撐作業又怎麼進行?
#10 最近新聞剛好在報導美國商業衛星拍到大陸的航空母艦試航訊息,阿嘉突然發現工地內半邊區逆打的結構物似乎也與航空母艦的島式艦橋有著幾分神似
#11 看著這些支撐鋼樑,阿嘉突然想到一件事:臺灣位處地震帶,大臺北盆地的建案或公共工程(如捷運)在興建時也都會挖地基、做支撐,當一區區的水泥、型鋼、逐漸佔據盆地下方後,這樣還會怕地震侵襲嗎?還是人類的這些建築工事根本微不足道?造物者若想摧毀這一切,壓根就如摧枯拉朽般簡單!
#12 工務所前方通往地下的階梯,之後不知會不會安裝電梯,不然隨著開挖深度增加,師傅們每天上工、下工時爬這些階梯也就夠累人...
#13 阿嘉手上這支Pentax DA17-70的鏡頭不知能不能應付後續開挖後的拍攝角度,目前要捕捉工務所至地下開挖層的廣度已有些吃力
#14 這週PC 300又出現在工地構檯上啦,圖中是師傅們安裝好抓斗後在試俥
#15 搖搖晃晃地前進著,那個抓斗好似流星錘般,阿嘉見狀立刻閃得遠遠的>"<
#16 只見師傅操控著抓斗挪到開挖處...
#17 咻~~~地瞬間就將伸縮臂放下直搗挖掘區
#18 張開大嘴的抓斗直接就不客氣地崁入土壤內
#19 往上提起,滿滿的土方就這麼被抓掘而起
#20 接著又反覆的試了幾次
#21 包括迴轉半徑、抓掘程序、能否順利銜接到砂石車車斗等動作反覆演練了不下十次,這如果沒在現場看到,哪知道原來土方工程中還有這些〝眉眉角角〞啊?
#22 和上週類似的場景,畢竟高程第四次開挖作業還未正式開始
#23 這週新發現的拍攝角度
#24 其實對女王來說這些照片都一個樣,她不懂為何我每週都要跑去看....其實每週土方都在減少,開挖深度也愈來愈大呀,不覺得這樣很〝香豔刺激〞嗎?在地球表面挖大洞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