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


中華民國108年4月1日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祭祖的節日,每年這個節日遠赴異地的子孫多會回鄉掃墓以懷念先人,那麼清明節是如何來的呢?以下資訊或可供吾人參考。

一. 清明節的由來:
農曆三月初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清明」最初指的是節氣。在我國傳統的曆法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用來反映氣候變化和指導農業生產(而清明是第五個節氣),時間大約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換算成國曆,約在四月四日或五日。在《淮南子》一書中記載:「清明」是在冬至過後的一百零六日,也是「春分」後的第十五日。清代《帝京歲記勝》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淨明潔,故謂之「清明」”。清明前後,氣候逐漸轉暖,冰雪消融,草木青青,清潔明淨的春季風光代替了草木枯黃、滿目蕭條的寒冬景象。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

清明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演變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清明前後往往細雨飄飄,和風拂拂,所謂“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此時春色如畫,踏青春遊、掃墓祭祖,是傳統習俗。唐代詩人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名句是清明生動的寫照。

二. 清明節的習俗(與祭祖有關的):
1. 掛紙:
「掛紙」其實就是「壓紙」,意思是替死者修房屋,在臺灣的習俗中稱為「壓墓紙」,取古人掛錢之遺意。掛紙時,以鐮刀割除野草雜枝,用鋤頭修補墳上的缺角,拿竹片刮除墓碑上的苔蘚,再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墓紙分為白色、紅色(代表紅瓦片)、黃色(代表牆及地板)的古早紙以及五色紙(紅黃藍白黑)兩類,現今多用五色紙,呈長方形,紙的另一端有鋸齒,兩三張一疊,加上小石頭,分別壓在「墓頭」、「墓手」、「墓腳」、「墓後」、「墓龜」及「后土」上;如此整理得煥然一新,子孫們再排到「墓埕」前,點香祭拜,先拜后土(守護墳墓的土地神)祭拜后土用「干茶」(碗中只放茶葉),再以米糕、發粿、餅乾、水果等簡單的祭品拜墓,這便完成了「掛紙」的掃墓儀禮。俗信「掛紙」可使祖先靈魂得到安息,也可給家人帶來好運,沒有墓紙的墳墓,表示已沒有子孫來祭拜,隨時有被人毀掉之虞。至於傳統的客家人掛紙時比較慎重,先用鋤頭挖一塊綠色的草皮,並把帶來一疊滴有雞血的黃紙,用草皮壓在墳上,然後在墳地四周擺上十二張銀紙,除了掛墓紙的目的外,還有血祭的象徵。

2. 培墓:
民間清明節掃墓可分成兩種儀式,即「掛紙」及「培墓」。「培墓」也就是「掃墓」,又叫墓祭、祭掃或上墳,就是修墓與祭拜。一般俗信,祖先的墳墓和後代子孫的興衰有很大的關連。因此,富有的人家年年「培墓」,而一般的人家除了吉凶葬的前三年要「培墓」外,其它則視情況而定。「培墓」的時間多利用清明節前夕,將墳上的雜草清除,並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體模糊不清,則必須用銀硃重新加以描寫,使其煥然一新。

祖墳整修完畢後方能開始祭拜。祭拜時,在墓前供奉牲禮(三牲或五牲) 、刈金、壽金、燭等、或十二道菜蔬(如韭菜、魷魚、春干、甜菜、甜芋、肉脯、蒿菜,蓮子、棗子、竹筍、豬腸、苜頭)和粿類(紅龜粿、鼠麴粿或草仔粿)及刈金、銀紙、往生錢、燭等;若是新墳,則必須供奉五牲(如豬頭、雞、鴨蛋、麵粿、紅龜粿),祭品擺好後,點香向后土(墳墓的守護神)祭拜,婦人要在新墳前哭號,禮拜完畢,先燒刈金、壽金給后土,再燒銀紙等給祖靈,紙錢燒完後,在紙灰上灑酒(稱為奠酒),最後鳴炮禮成。

在收供品離開前,要將雞蛋、鴨蛋在墓碑上打碎,將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或「蟬蛻」,表示新陳代謝。從前,還有將紅龜粿、麵粿分給當地的小孩子吃的習俗,稱為「揖墓粿」(又稱乞墓粿、印墓粿),象徵「祖德流芳」。臺灣民間習俗若是家有長子如娶媳婦、添丁生子或置產等,一定要培墓,往昔在培墓時都要點「姓氏燈」,在祭拜之前於墓前燃燭祭祀後,不要熄火,將它小心的放在燈罩內,沿途不可使其熄滅,一到家裡,立刻把燈放在祖先的靈桌前,相傳這種小燈,具有「添丁發財」的含義,如果在回家途中一路不熄,則表示子孫繁茂的吉祥徵兆。

現在一般的掃墓方式已經較以前簡化,大都以鮮花水果為祭品,,上香鞠躬,禮節簡單隆重。

#01 戍守墳前的石獸,默默地看守著祖先的屋厝


#02 陽世子孫準備的祭品正等著祖先的享用


#03 從前,有將紅龜粿、麵粿分給當地的小孩子吃的習俗,稱為「揖墓粿」(又稱乞墓粿、印墓粿),象徵「祖德流芳」。


#04 講求養生、輕食的現代人,亦改以鮮花素果向先人表達追思之意


#05 后土--守護墳墓的土地神


#06 清香柱柱,代表著陽世子孫對先人的思念...


#07 擲茭祈禱,願先人保佑後代子孫平平安安...


#08 子孫的思念先人收到了嗎?


#09 家族中的長者正指導著晚輩如何祭祀先人,潛移默化的身教,代代相傳~~~


#10 清明祭祖除了遙想先人外,更能讓各奔東西的家族成員短暫相聚,對於都市俗的我,自然是可以好好的紀錄一些和平常不同的物品~~~


#11 難得的家族聚會,一年僅有一次....


#12 每年都有新生命誕生,當然,每年也都有長者離我們而去


#13 這是叔公佳山上養的....鴨?還是鵝??~~~~吼~~~~傻傻分不清啦....XD


#14 鏽蝕的時鐘仍賣力的跳動著,隨著時光的流逝,送往、迎來....這就是人生!!!


#15 每年回叔公那他都會炊很多的菜頭粿、豆腐、豆漿等給親友們,不同於都市商品的廉價感,叔公製作的可是保有純樸南部的扎實感與古早味!!!


#16 呵呵呵~~~~這是小堂妹眼中揹著小野人六百萬相機包的我.....:D


#17 記得小時候我住在南部祖父母家或外公外婆家時也都可以這樣恣意地在大地塗鴉


#18 小堂妹們的作品集...


#19 你有多久沒捉過蝌蚪了呢?


#20 傳統的買菜袋配上野狼125,這不是都市雅痞的品味追求,而是純樸鄉下人的日常生活與裝扮...


#21 這位就是我的叔公,他嘴裡正唸著小堂妹,說:「再不乖,阿公要生氣了唷!」


#22 但大家都知道,在孫子的耳中聽起來,阿公的話一點威脅感都沒有!這就是祖孫情!!!


#23 叔公家養的綠頭鴨,嗯,就...用這張作Ending吧!您有多久沒回鄉掃墓祭祖了呢?就是今年,撥個冗,回家鄉一趟吧!